哈哈哈哈哈哈
这篇文章不错!
这篇文章不错!
作者对主题的挖掘深入骨髓,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情感真挚自然,字里行间传递出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的情感表达细腻入微,让人在阅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让人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受益匪浅。
# 图片回复
你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正能量,非常棒! https://www.4006400989.com/qyvideo/93624.html
你的文章充满了智慧,让人敬佩。 https://www.yonboz.com/video/12554.html
你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正能量,非常棒! https://www.4006400989.com/qyvideo/82001.html
你的文章充满了智慧,让人敬佩。 https://www.yonboz.com/video/83913.html
你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正能量,非常棒! https://www.4006400989.com/qyvideo/82001.html
你的文章充满了智慧,让人敬佩。 https://www.yonboz.com/video/83913.html
首页
网站统计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友链申请
高清壁纸
论坛
开往
虫洞
推荐
Linux命令
资源网
Search
1
Typecho Cuteen主题美化
5,129 阅读
2
京东呆瓜搭建青龙面板+xdd-plus机器人+nvjdc配置
4,597 阅读
3
好久不见之网站底部样式
4,237 阅读
4
傻妞机器人最新版安装教程
4,108 阅读
5
Joe 主题 6.xx 底部增强,显示标签及二维码分享
3,114 阅读
Linux
Shell
Mysql
Typecho
网络
其他
Redis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Linux
Typecho
美化
Nginx
Shell
综合架构
Mysql
Joe
源码
Web
数据备份
命令
Ansible
k8s
定时任务
视频
网易云
白嫖
网络
Rsync
小黑
累计撰写
15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921
条评论
博主
4月14日
在线
首页
栏目
Linux
Shell
Mysql
Typecho
网络
其他
Redis
页面
网站统计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友链申请
高清壁纸
推荐
Linux命令
资源网
开往
搜索到
2
篇与
HTTP协议
的结果
2021-08-23
你真的了解http与https吗?
HTTP协议简介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它是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传输协议,简单来说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规则。注意: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角色不是固定的,一端充当客户端,也可能在某次请求中充当服务器。这取决与请求的发起端。HTTP协议属于应用层,建立在传输层协议TCP之上。客户端通过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之后发送HTTP请求与接收HTTP响应都是通过访问Socket接口来调用TCP协议实现。HTTP 是一种无状态 (stateless) 协议, HTTP协议本身不会对发送过的请求和相应的通信状态进行持久化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HTTP协议的简单性,从而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事务, 提高效率。协议协议规定了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数据传输格式,这样通信双方按照约定的格式才能准确的通信。无状态无状态是指两次连接通信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每次都是一个新的连接,服务端不会记录前后的请求信息。七层网络模型HTTP工作原理HTTP协议定义Web客户端如何从Web服务器请求Web页面,以及服务器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以下是 HTTP 请求/响应的步骤: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例如,http://www.baidu.com。发送HTTP请求: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释放连接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会经历以下流程: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该 URL 中的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解析出 IP 地址后,根据该 IP 地址和默认端口 80,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URL 中域名后面部分对应的文件)的HTTP 请求,该请求报文作为 TCP 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 html 文本发送给浏览器;释放 TCP连接;浏览器将该 html 文本并显示内容;http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基于 请求-响应 的模式HTTP协议规定,请求从客户端发出,最后服务器端响应该请求并 返回。换句话说,肯定是先从客户端开始建立通信的,服务器端在没有 接收到请求之前不会发送响应。无状态保存HTTP是一种不保存状态,即无状态(stateless)协议。HTTP协议 自身不对请求和响应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行保存。也就是说在HTTP这个 级别,协议对于发送过的请求或响应都不做持久化处理。使用HTTP协议,每当有新的请求发送时,就会有对应的新响应产 生。协议本身并不保留之前一切的请求或响应报文的信息。这是为了更快地处理大量事务,确保协议的可伸缩性,而特意把HTTP协议设计成 如此简单的。可是,随着Web的不断发展,因无状态而导致业务处理变得棘手 的情况增多了。比如,用户登录到一家购物网站,即使他跳转到该站的 其他页面后,也需要能继续保持登录状态。针对这个实例,网站为了能 够掌握是谁送出的请求,需要保存用户的状态。HTTP/1.1虽然是无状态协议,但为了实现期望的保持状态功能, 于是引入了Cookie技术。有了Cookie再用HTTP协议通信,就可以管 理状态了。有关Cookie的详细内容稍后讲解。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并发性能,不能和每个用户建立长久的连接,请求一次相应一次,服务端和客户端就中断了。但是无连接有两种方式,早期的http协议是一个请求一个响应之后,直接就断开了,但是现在的http协议1.1版本不是直接就断开了,而是等几秒钟,这几秒钟是等什么呢,等着用户有后续的操作,如果用户在这几秒钟之内有新的请求,那么还是通过之前的连接通道来收发消息,如果过了这几秒钟用户没有发送新的请求,那么就会断开连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短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次数,因为建立连接也是耗时的,默认的好像是3秒中现在,但是这个时间是可以通过咱们后端的代码来调整的,自己网站根据自己网站用户的行为来分析统计出一个最优的等待时间。HTTP的五大特点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早期这么做的原因是请求资源少,追求快。后来通过Connection: Keep-Alive实现长连接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URI和URL的区别URI,是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用来唯一的标识一个资源。Web上可用的每种资源如HTML文档、图像、视频片段、程序等都是一个来URI来定位的URI一般由三部组成:访问资源的命名机制存放资源的主机名资源自身的名称,由路径表示,着重强调于资源。URL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它是一种具体的URI,即URL可以用来标识一个资源,而且还指明了如何locate这个资源。URL是Internet上用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字符串,主要用在各种WWW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上,特别是著名的Mosaic。采用URL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格式来描述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件、服务器的地址和目录等。URL一般由三部组成:协议(或称为服务方式)存有该资源的主机IP地址(有时也包括端口号)主机资源的具体地址。如目录和文件名等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统一资源命名,是通过名字来标识资源,比如 mailto:java-net@java.sun.com。URI是以一种抽象的,高层次概念定义统一资源标识,而URL和URN则是具体的资源标识的方式。URL和URN都是一种URI。笼统地说,每个 URL 都是 URI,但不一定每个 URI 都是 URL。这是因为 URI 还包括一个子类,即统一资源名称 (URN),它命名资源但不指定如何定位资源。上面的 mailto、news 和 isbn URI 都是 URN 的示例。在Java的URI中,一个URI实例可以代表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只要它符合URI的语法规则。而URL类则不仅符合语义,还包含了定位该资源的信息,因此它不能是相对的。在Java类库中,URI类不包含任何访问资源的方法,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解析。相反的是,URL类可以打开一个到达资源的流。URLHTTP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来传输数据和建立连接。UR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URI,包含了用于查找某个资源的足够的信息。URL构成URL,全称是UniformResourceLocator, 中文叫统一资源定位符,是互联网上用来标识某一处资源的地址。从上面的URL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URL包括以下几部分:协议部分:该URL的协议部分为“http:”,这代表网页使用的是HTTP协议。在Internet中可以使用多种协议,如HTTP,FTP等等本例中使用的是HTTP协议。在"HTTP"后面的“//”为分隔符。 域名部分:该URL的域名部分为“www.aspxfans.com”。一个URL中,也可以使用IP地址作为域名使用.端口部分:跟在域名后面的是端口,域名和端口之间使用“:”作为分隔符。端口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如果省略端口部分,将采用默认端口 (这里的链接就采用的默认端口)虚拟目录部分:从域名后的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为止,是虚拟目录部分。虚拟目录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本例中没有虚拟目录。文件名部分: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为止,是文件名部分,如果没有“?”,则是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为止,是文件部分,如果没有“?”和“#”,那么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结束,都是文件名部分。本例中的文件名是“weixin_45692705”。文件名部分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如果省略该部分,则使用默认的文件名。锚部分:从“#”开始到最后,都是锚部分。本例中没有锚部分。锚部分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参数部分:从“?”开始到“#”为止之间的部分为参数部分,又称搜索部分、查询部分。本例中的参数部分为“spm=1011.2124.3001.5343”。参数可以允许有多个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用“&”作为分隔符。请求消息Request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包括以下格式: 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Http请求消息结构请求行以一个方法符号开头,以空格分开,后面跟着请求的URI和协议的版本。第一部分:请求行,用来说明请求类型,要访问的资源以及所使用的HTTP版本。GET说明请求类型为GET,[/department/87423/users]为要访问的资源,该行的最后一部分说明使用的是HTTP1.1版本。第二部分:请求头部,紧接着请求行(即第一行)之后的部分,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从第二行起为请求头部,HOST将指出请求的目的地.User-Agent,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都能访问它,它是浏览器类型检测逻辑的重要基础.该信息由你的浏览器来定义,并且在每个请求中自动发送等等第三部分:空行,请求头部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即使第四部分的请求数据为空,也必须有空行。第四部分:请求数据也叫主体,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数据。这个例子的请求数据为name=flyhero。响应消息Response一般情况下,服务器接收并处理客户端发过来的请求后会返回一个HTTP的响应消息。服务端响应客户端格式:状态行,响应头,响应体 Http响应消息结构 第一部分:状态行,由HTTP协议版本号, 状态码, 状态消息 三部分组成。第一行为状态行,(HTTP/1.1)表明HTTP版本为1.1版本,状态码为200,状态消息为(ok)第二部分:消息报头,用来说明客户端要使用的一些附加信息 第二行和第三行为消息报头,Date:生成响应的日期和时间;Content-Type:指定了MIME类型的HTML(text/html),编码类型是UTF-8第三部分:空行,消息报头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第四部分:响应正文,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文本信息。 {“name”:“flyhero”,“id”:“push-code”}状态码HTTP状态码由三个十进制数字组成,第一个十进制数字定义了状态码的类型,后两个数字没有分类的作用。HTTP状态码共分为5种类型:| 分类 | 分类描述 |1**信息,服务器收到请求,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2**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并处理3**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4**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5**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更详细的状态码可查看 HTTP状态码:https://www.runoob.com/http/http-status-codes.html但一般我们只需要知道几个常见的就行,比如 :200:客户端请求成功400: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401: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403: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404:请求资源不存在,eg:输入了错误的URL500: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502: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请求方法截止到HTTP1.1共有下面几种方法方法描述GETGET请求会显示请求指定的资源。一般来说GET方法应该只用于数据的读取,而不应当用于会产生副作用的非幂等的操作中。它期望的应该是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这里的安全指的是,请求不会影响到资源的状态。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PUTPUT请求会身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PUT方法是幂等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客户端可以将指定资源的最新数据传送给服务器取代指定的资源的内容。PATCHPATCH方法出现的较晚,它在2010年的RFC 5789标准中被定义。PATCH请求与PUT请求类似,同样用于资源的更新。二者有以下两点不同:1.PATCH一般用于资源的部分更新,而PUT一般用于资源的整体更新。2.当资源不存在时,PATCH会创建一个新的资源,而PUT只会对已在资源进行更新。DELETEDELETE请求用于请求服务器删除所请求URI(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所标识的资源。DELETE请求后指定资源会被删除,DELETE方法也是幂等的。OPTIONS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CONNECT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HEAD类似于g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HTTP服务器至少应该实现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选的。当然,所有的方法支持的实现都应当匹配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语义定义。此外,除了上述方法,特定的HTTP服务器还能够扩展自定义的方法。例如PATCH(由 RFC 5789 指定的方法)用于将局部修改应用到资源。GET和POST请求的区别GET请求GET /books/?sex=man&name=Professional HTTP/1.1 Host: www.wrox.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rv:1.7.6) Gecko/20050225 Firefox/1.0.1 Connection: Keep-Alive 注意最后一行是空行POST请求POST / HTTP/1.1 Host: www.wrox.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rv:1.7.6) Gecko/20050225 Firefox/1.0.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 40 Connection: Keep-Alive name=Professional%20Ajax&publisher=Wiley 1. GET提交,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就是把数据放置在HTTP协议头中),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多个参数用&连接;例 如: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 %E5%A5%BD。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 %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POST提交:把提交的数据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体中。上文示例中红色字体标明的就是实际的传输数据因此,GET提交的数据会在地址栏中显示出来,而POST提交,地址栏不会改变2. 传输数据的大小首先声明:HTTP协议没有对传输的数据大小进行限制,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而在实际开发中存在的限制主要有:GET:特定浏览器和服务器对URL长度有限制,例如 IE对URL长度的限制是2083字节(2K+35)。对于其他浏览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其限制取决于操作系 统的支持。因此对于GET提交时,传输数据就会受到URL长度的 限制。POST:由于不是通过URL传值,理论上数据不受 限。但实际各个WEB服务器会规定对post提交数据大小进行限制,Apache、IIS6都有各自的配置。3. 安全性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比如:通过GET提交数据,用户名和密码将明文出现在URL上,因为(1)登录页面有可能被浏览器缓存;(2)其他人查看浏览器的历史纪录,那么别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账号和密码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数据还可能会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4. Http get,post,soap协议都是在http上运行的get:请求参数是作为一个key/value对的序列(查询字符串)附加到URL上的查询字符串的长度受到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限制(如IE最多支持2048个字符),不适合传输大型数据集同时,它很不安全post:请求参数是在http标题的一个不同部分(名为entity body)传输的,这一部分用来传输表单信息,因此必须将Content-type设置为:application/x-www-form- urlencoded。post设计用来支持web窗体上的用户字段,其参数也是作为key/value对传输。但是:它不支持复杂数据类型,因为post没有定义传输数据结构的语义和规则。soap:是http post的一个专用版本,遵循一种特殊的xml消息格式Content-type设置为: text/xml 任何数据都可以xml化。Http协议定义了很多与服务器交互的方法,最基本的有4种,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 一个URL地址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的GET, POST, PUT, 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改,增,删4个操作。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GET和POST了。GET一般用于获取/查询资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资源信息.我们看看GET和POST的区别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如EditPosts.aspx?name=test1&id=123456. 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Body中.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因为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有限制),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GET方式需要使用Request.QueryString来取得变量的值,而POST方式通过Request.Form来获取变量的值。GET方式提交数据,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一个登录页面,通过GET方式提交数据时,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URL上,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这台机器,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请求和响应常见通用头名称作用Content-Type请求体/响应体的类型,如:text/html、application/jsonAccept说明接收的类型,可以多个值,用,(半角逗号)分开Content-Length请求体/响应体的长度,单位字节Content-Encoding请求体/响应体的编码格式,如gzip,deflateAccept-Encoding告知对方我方接受的Content-EncodingETag给当前资源的标识,和Last-Modified、If-None-Match、If-Modified-Since配合,用于缓存控制Cache-Control取值为一般为no-cache或max-age=XX,XX为个整数,表示该资源缓存有效期(秒)注意:Content-Type,内容类型,一般是指网页中存在的Content-Type,用于定义网络文件的类型和网页的编码,决定浏览器将以什么形式、什么编码读取这个文件。常见的媒体格式类型如下:Content-Type(Mime-Type)描述text/htmlHTML格式text/plain纯文本格式text/xmlXML格式image/gifgif图片格式image/jpegjpg图片格式image/pngpng图片格式以application开头的媒体格式类型:Content-Type(Mime-Type)描述application/xmlXML数据格式application/jsonJSON数据格式application/pdfpdf格式application/mswordWord文档格式application/octet-stream二进制流数据(如常见的文件下载)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form表单数据被编码为key/value格式发送到服务器(表单默认的提交数据的格式)multipart/form-data需要在表单中进行文件上传时,就需要使用该格式请求头名称作用Authorization用于设置身份认证信息User-Agent用户标识,如:OS和浏览器的类型和版本If-Modified-Since值为上一次服务器返回的 Last-Modified 值,用于确认某个资源是否被更改过,没有更改过(304)就从缓存中读取If-None-Match值为上一次服务器返回的 ETag 值,一般会和If-Modified-Since一起出现Cookie已有的CookieReferer表示请求引用自哪个地址,比如你从页面A跳转到页面B时,值为页面A的地址Host请求的主机和端口号常见响应头名称作用Date服务器的日期Last-Modified该资源最后被修改时间Transfer-Encoding取值为一般为chunked,出现在Content-Length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表示服务器不知道响应版体的数据大小,一般同时还会出现Content-Encoding响应头Set-Cookie设置CookieLocation重定向到另一个URL,如输入浏览器就输入baidu.com回车,会自动跳到 https://www.baidu.com ,就是通过这个响应头控制的Server后台服务器HTTP的不足通信使用明文(不加密),内容可能会被窃听不验证通信方的身份,因此有可能遭遇伪装无法证明报文的完整性,所以有可能已遭篡改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在实际的应用中,客户端往往会发出一系列请求,接着服务器端对每个请求进行响应。对于这些请求|响应,如果每次都经过一个单独的TCP连接发送,称为非持久连接。反之,如果每次都经过相同的TCP连接进行发送,称为持久连接。非持久连接在每次请求|响应之后都要断开连接,下次再建立新的TCP连接,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通信开销。例如前面提到的往返时间(RTT) 就是在建立TCP连接的过程中的代价。非持久连接给服务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每台服务器可能同时面对数以百计甚至更多的请求。持久连接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特点是一直保持TCP连接状态,直到遇到明确的中断要求之后再中断连接。持久连接减少了通信开销,节省了通信量。HTTPSHTTPS介绍HTTP 协议中没有加密机制,但可以通 过和 SSL(Secure Socket Layer, 安全套接层 )或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安全层传输协议)的组合使用,加密 HTTP 的通信内容。属于通信加密,即在整个通信线路中加密。HTTP + 加密 + 认证 + 完整性保护 = HTTPS(HTTP Secure )HTTPS 采用共享密钥加密(对称)和公开密钥加密(非对称)两者并用的混合加密机制。若密钥能够实现安全交换,那么有可能会考虑仅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来通信。但是公开密钥加密与共享密钥加密相比,其处理速度要慢。所以应充分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 将多种方法组合起来用于通信。 在交换密钥阶段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方式,之后的建立通信交换报文阶段 则使用共享密钥加密方式。 HTTPS握手过程的简单描述如下:浏览器将自己支持的一套加密规则发送给网站。服务器获得浏览器公钥。网站从中选出一组加密算法与HASH算法,并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以证书的形式发回给浏览器。证书里面包含了网站地址,加密公钥,以及证书的颁发机构等信息。浏览器获得服务器公钥。获得网站证书之后浏览器要做以下工作:证证书的合法性(颁发证书的机构是否合法,证书中包含的网站地址是否与正在访问的地址一致等),如果证书受信任,则浏览器栏里面会显示一个小锁头,否则会给出证书不受信的提示。如果证书受信任,或者是用户接受了不受信的证书,浏览器会生成一串随机数的密码(接下来通信的密钥),并用证书中提供的公钥加密(共享密钥加密)。使用约定好的HASH计算握手消息,并使用生成的随机数对消息进行加密,最后将之前生成的所有信息发送给网站。 浏览器验证 -> 随机密码 服务器的公钥加密 -> 通信的密钥 通信的密钥 -> 服务器网站接收浏览器发来的数据之后要做以下的操作:使用自己的私钥将信息解密取出密码,使用密码解密浏览器发来的握手消息,并验证HASH是否与浏览器发来的一致。使用密码加密一段握手消息,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用自己的私钥解出随机密码 -> 用密码解密握手消息(共享密钥通信)-> 验证HASH与浏览器是否一致(验证浏览器)HTTPS的不足加密解密过程复杂导致访问速度慢加密需要认向证机构付费整个页面的请求都要使用HTTPSHTTPS的工作原理我们都知道HTTPS能够加密信息,以免敏感信息被第三方获取,所以很多银行网站或电子邮箱等等安全级别较高的服务都会采用HTTPS协议。客户端在使用HTTPS方式与Web服务器通信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如图所示。客户使用https的URL访问Web服务器,要求与Web服务器建立SSL连接。Web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会将网站的证书信息(证书中包含公钥)传送一份给客户端。客户端的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开始协商SSL连接的安全等级,也就是信息加密的等级。客户端的浏览器根据双方同意的安全等级,建立会话密钥,然后利用网站的公钥将会话密钥加密,并传送给网站。Web服务器利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出会话密钥。Web服务器利用会话密钥加密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HTTP与HTTPS的区别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都是未加密的,也就是明文的,因此使用HTTP协议传输隐私信息非常不安全,为了保证这些隐私数据能加密传输,于是网景公司设计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用于对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就诞生了HTTPS。简单来说,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HTTPS和HTTP的区别主要如下: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较少,因而需要一定费用。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总结相比 HTTP 协议,HTTPS 协议增加了很多握手、加密解密等流程,虽然过程很复杂,但其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Cs 挽周」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92705/article/details/119803588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08月23日
597 阅读
2 评论
1 点赞
2021-05-15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的特性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mtitle title="TCP报文格式简介"/}其中比较重要的字段有:(1)序号(sequence number):Seq序号,占32位,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2)确认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Ack序号,占32位,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Seq+1。(3)标志位(Flags):共6个,即URG、ACK、PSH、RST、SYN、FIN等。具体含义如下:URG: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有效。ACK:确认序号有效。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RST:重置连接。SYN:发起一个新连接。FIN:释放一个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确认序号Ack与标志位中的ACK搞混了。确认方Ack=发起方Seq+1,两端配对。TCP的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三次握手”的详解所谓的三次握手即TCP连接的建立。这个连接必须是一方主动打开,另一方被动打开的。以下为客户端主动发起连接的图解:握手之前主动打开连接的客户端结束CLOSED阶段,被动打开的服务器端也结束CLOSED阶段,并进入LISTEN阶段。随后开始“三次握手”:(1)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标记位为SYN,表示“请求建立新连接”;序号为Seq=X(X一般为1);随后客户端进入SYN-SENT阶段。(2)服务器端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TCP报文之后,结束LISTEN阶段。并返回一段TCP报文,其中:标志位为SYN和ACK,表示“确认客户端的报文Seq序号有效,服务器能正常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并同意创建新连接”(即告诉客户端,服务器收到了你的数据);序号为Seq=y;确认号为Ack=x+1,表示收到客户端的序号Seq并将其值加1作为自己确认号Ack的值;随后服务器端进入SYN-RCVD阶段。(3)客户端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端的确认收到数据的TCP报文之后,明确了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是正常的,结束SYN-SENT阶段。并返回最后一段TCP报文。其中:标志位为ACK,表示“确认收到服务器端同意连接的信号”(即告诉服务器,我知道你收到我发的数据了);序号为Seq=x+1,表示收到服务器端的确认号Ack,并将其值作为自己的序号值;确认号为Ack=y+1,表示收到服务器端序号Seq,并将其值加1作为自己的确认号Ack的值;随后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阶段。服务器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确认收到服务器数据”的TCP报文之后,明确了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是正常的。结束SYN-SENT阶段,进入ESTABLISHED阶段。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输的TCP报文中,双方的确认号Ack和序号Seq的值,都是在彼此Ack和Seq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这样做保证了TCP报文传输的连贯性。一旦出现某一方发出的TCP报文丢失,便无法继续"握手",以此确保了"三次握手"的顺利完成。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这就是“三次握手”的过程。三次握手”的动态过程三次握手”的通俗理解举个例子:把客户端比作男孩,服务器比作女孩。用他们的交往来说明“三次握手”过程:(1)男孩喜欢女孩,于是写了一封信告诉女孩:我爱你,请和我交往吧!;写完信之后,男孩焦急地等待,因为不知道信能否顺利传达给女孩。(2)女孩收到男孩的情书后,心花怒放,原来我们是两情相悦呀!于是给男孩写了一封回信:我收到你的情书了,也明白了你的心意,其实,我也喜欢你!我愿意和你交往!;写完信之后,女孩也焦急地等待,因为不知道回信能否能顺利传达给男孩。(3)男孩收到回信之后很开心,因为发出的情书女孩收到了,并且从回信中知道了女孩喜欢自己,并且愿意和自己交往。然后男孩又写了一封信告诉女孩:你的心意和信我都收到了,谢谢你,还有我爱你!女孩收到男孩的回信之后,也很开心,因为发出的情书男孩收到了。由此男孩女孩双方都知道了彼此的心意,之后就快乐地交流起来了~~这就是通俗版的“三次握手”,期间一共往来了三封信也就是“三次握手”,以此确认两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通道是否正常。为什么要进行第三次握手?为了防止服务器端开启一些无用的连接增加服务器开销以及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由于网络传输是有延时的(要通过网络光纤和各种中间代理服务器),在传输的过程中,比如客户端发起了SYN=1创建连接的请求(第一次握手)。如果服务器端就直接创建了这个连接并返回包含SYN、ACK和Seq等内容的数据包给客户端,这个数据包因为网络传输的原因丢失了,丢失之后客户端就一直没有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包。客户端可能设置了一个超时时间,时间到了就关闭了连接创建的请求。再重新发出创建连接的请求,而服务器端是不知道的,如果没有第三次握手告诉服务器端客户端收的到服务器端传输的数据的话,服务器端是不知道客户端有没有接收到服务器端返回的信息的。这个过程可理解为:这样没有给服务器端一个创建还是关闭连接端口的请求,服务器端的端口就一直开着,等到客户端因超时重新发出请求时,服务器就会重新开启一个端口连接。那么服务器端上没有接收到请求数据的上一个端口就一直开着,长此以往,这样的端口多了,就会造成服务器端开销的严重浪费。还有一种情况是已经失效的客户端发出的请求信息,由于某种原因传输到了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以为是客户端发出的有效请求,接收后产生错误。所以我们需要“第三次握手”来确认这个过程,让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能够及时地察觉到因为网络等一些问题导致的连接创建失败,这样服务器端的端口就可以关闭了不用一直等待。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三次握手”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这个数据就是要告诉服务器,客户端有没有收到服务器“第二次握手”时传过去的数据。若发送的这个数据是“收到了”的信息,接收后服务器就正常建立TCP连接,否则建立TCP连接失败,服务器关闭连接端口。由此减少服务器开销和接收到失效请求发生的错误。抓包验证下面是用抓包工具抓到的一些数据包,可用来分析TCP的三次握手:图中显示的就是完整的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在52528 -> 80中,52528是本地(客户端)端口,80是服务器的端口。80端口和52528端口之间的三次来回就是"三次握手"过程。注意到”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的TCP报文中以[SYN]作为标志位,并且客户端序号Seq=0;接下来”第二次握手”服务器返回的TCP报文中以[SYN,ACK]作为标志位;并且服务器端序号Seq=0;确认号Ack=1(“第一次握手”中客户端序号Seq的值+1);最后”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再向服务器端发送的TCP报文中以[ACK]作为标志位;其中客户端序号Seq=1(“第二次握手”中服务器端确认号Ack的值);确认号Ack=1(“第二次握手”中服务器端序号Seq的值+1)。这就完成了”三次握手”的过程,符合前面分析的结果。TCP的四次挥手(Four-Way Wavehand)对于"三次握手"我们耳熟能详,因为其相对的简单。但是,我们却不常听见“四次挥手”,就算听过也未必能详细地说明白它的具体过程。下面就为大家详尽,直观,完整地介绍“四次挥手”的过程。四次挥手”的详解所谓的四次挥手即TCP连接的释放(解除)。连接的释放必须是一方主动释放,另一方被动释放。以下为客户端主动发起释放连接的图解:挥手之前主动释放连接的客户端结束ESTABLISHED阶段。随后开始“四次挥手”:(1)首先客户端想要释放连接,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标记位为FIN,表示“请求释放连接“;序号为Seq=U;随后客户端进入FIN-WAIT-1阶段,即半关闭阶段。并且停止在客户端到服务器端方向上发送数据,但是客户端仍然能接收从服务器端传输过来的数据。注意:这里不发送的是正常连接时传输的数据(非确认报文),而不是一切数据,所以客户端仍然能发送ACK确认报文。(2)服务器端接收到从客户端发出的TCP报文之后,确认了客户端想要释放连接,随后服务器端结束ESTABLISHED阶段,进入CLOSE-WAIT阶段(半关闭状态)并返回一段TCP报文,其中:标记位为ACK,表示“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释放连接的请求”;序号为Seq=V;确认号为Ack=U+1,表示是在收到客户端报文的基础上,将其序号Seq值加1作为本段报文确认号Ack的值;随后服务器端开始准备释放服务器端到客户端方向上的连接。客户端收到从服务器端发出的TCP报文之后,确认了服务器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释放连接请求,随后客户端结束FIN-WAIT-1阶段,进入FIN-WAIT-2阶段前"两次挥手"既让服务器端知道了客户端想要释放连接,也让客户端知道了服务器端了解了自己想要释放连接的请求。于是,可以确认关闭客户端到服务器端方向上的连接了(3)服务器端自从发出ACK确认报文之后,经过CLOSED-WAIT阶段,做好了释放服务器端到客户端方向上的连接准备,再次向客户端发出一段TCP报文,其中:标记位为FIN,ACK,表示“已经准备好释放连接了”。注意:这里的ACK并不是确认收到服务器端报文的确认报文。序号为Seq=W;确认号为Ack=U+1;表示是在收到客户端报文的基础上,将其序号Seq值加1作为本段报文确认号Ack的值。随后服务器端结束CLOSE-WAIT阶段,进入LAST-ACK阶段。并且停止在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方向上发送数据,但是服务器端仍然能够接收从客户端传输过来的数据。(4)客户端收到从服务器端发出的TCP报文,确认了服务器端已做好释放连接的准备,结束FIN-WAIT-2阶段,进入TIME-WAIT阶段,并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段报文,其中:标记位为ACK,表示“接收到服务器准备好释放连接的信号”。序号为Seq=U+1;表示是在收到了服务器端报文的基础上,将其确认号Ack值作为本段报文序号的值。确认号为Ack=W+1;表示是在收到了服务器端报文的基础上,将其序号Seq值作为本段报文确认号的值。随后客户端开始在TIME-WAIT阶段等待2MSL为什么要客户端要等待2MSL呢?见后文。服务器端收到从客户端发出的TCP报文之后结束LAST-ACK阶段,进入CLOSED阶段。由此正式确认关闭服务器端到客户端方向上的连接。客户端等待完2MSL之后,结束TIME-WAIT阶段,进入CLOSED阶段,由此完成“四次挥手”。后“两次挥手”既让客户端知道了服务器端准备好释放连接了,也让服务器端知道了客户端了解了自己准备好释放连接了。于是,可以确认关闭服务器端到客户端方向上的连接了,由此完成“四次挥手”。与“三次挥手”一样,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输的TCP报文中,双方的确认号Ack和序号Seq的值,都是在彼此Ack和Seq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这样做保证了TCP报文传输的连贯性,一旦出现某一方发出的TCP报文丢失,便无法继续"挥手",以此确保了"四次挥手"的顺利完成。四次挥手”的通俗理解举个例子:把客户端比作男孩,服务器比作女孩。通过他们的分手来说明“四次挥手”过程。"第一次挥手":日久见人心,男孩发现女孩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忍无可忍,于是决定分手,随即写了一封信告诉女孩。“第二次挥手”:女孩收到信之后,知道了男孩要和自己分手,怒火中烧,心中暗骂:你算什么东西,当初你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于是立马给男孩写了一封回信:分手就分手,给我点时间,我要把你的东西整理好,全部还给你!男孩收到女孩的第一封信之后,明白了女孩知道自己要和她分手。随后等待女孩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第三次挥手”:过了几天,女孩把男孩送的东西都整理好了,于是再次写信给男孩:你的东西我整理好了,快把它们拿走,从此你我恩断义绝!“第四次挥手”:男孩收到女孩第二封信之后,知道了女孩收拾好东西了,可以正式分手了,于是再次写信告诉女孩:我知道了,这就去拿回来!这里双方都有各自的坚持。女孩自发出第二封信开始,限定一天内收不到男孩回信,就会再发一封信催促男孩来取东西!男孩自发出第二封信开始,限定两天内没有再次收到女孩的信就认为,女孩收到了自己的第二封信;若两天内再次收到女孩的来信,就认为自己的第二封信女孩没收到,需要再写一封信,再等两天…..倘若双方信都能正常收到,最少只用四封信就能彻底分手!这就是“四次挥手”。为什么“握手”是三次,“挥手”却要四次?TCP建立连接时之所以只需要"三次握手",是因为在第二次"握手"过程中,服务器端发送给客户端的TCP报文是以SYN与ACK作为标志位的。SYN是请求连接标志,表示服务器端同意建立连接;ACK是确认报文,表示告诉客户端,服务器端收到了它的请求报文。即SYN建立连接报文与ACK确认接收报文是在同一次"握手"当中传输的,所以"三次握手"不多也不少,正好让双方明确彼此信息互通。TCP释放连接时之所以需要“四次挥手”,是因为FIN释放连接报文与ACK确认接收报文是分别由第二次和第三次"握手"传输的。为何建立连接时一起传输,释放连接时却要分开传输?建立连接时,被动方服务器端结束CLOSED阶段进入“握手”阶段并不需要任何准备,可以直接返回SYN和ACK报文,开始建立连接。释放连接时,被动方服务器,突然收到主动方客户端释放连接的请求时并不能立即释放连接,因为还有必要的数据需要处理,所以服务器先返回ACK确认收到报文,经过CLOSE-WAIT阶段准备好释放连接之后,才能返回FIN释放连接报文。所以是“三次握手”,“四次挥手”。为什么客户端在TIME-WAIT阶段要等2MSL?为的是确认服务器端是否收到客户端发出的ACK确认报文当客户端发出最后的ACK确认报文时,并不能确定服务器端能够收到该段报文。所以客户端在发送完ACK确认报文之后,会设置一个时长为2MSL的计时器。MSL指的是Maximum Segment Lifetime:一段TCP报文在传输过程中的最大生命周期。2MSL即是服务器端发出为FIN报文和客户端发出的ACK确认报文所能保持有效的最大时长。服务器端在1MSL内没有收到客户端发出的ACK确认报文,就会再次向客户端发出FIN报文;如果客户端在2MSL内,再次收到了来自服务器端的FIN报文,说明服务器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收到客户端发出的ACK确认报文。客户端再次向服务器端发出ACK确认报文,计时器重置,重新开始2MSL的计时;否则客户端在2MSL内没有再次收到来自服务器端的FIN报文,说明服务器端正常接收了ACK确认报文,客户端可以进入CLOSED阶段,完成“四次挥手”。所以,客户端要经历时长为2SML的TIME-WAIT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客户端比服务器端晚进入CLOSED阶段的原因抓包验证图中显示的就是完整的TCP连接释放的”四次挥手”过程。在 80 -> 55389 中,假设80是本地(客户端)端口,55389是服务器端口。80端口与55389之间的四次来回就是"四次挥手"过程。”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的FIN请求释放连接报文以[FIN,ACK]作为标志位,其中报文序号Seq=2445;确认号Ack=558;注意:这里与“第三次握手”的ACK并不是表示确认的ACK报文。”第二次挥手”服务器端返回的ACK确认报文以[ACK]作为标志位;其中报文序号Seq=558;确认号Ack=2246;”第三次挥手”服务器端继续返回的FIN同意释放连接报文以[FIN,ACK]作为标志位;其中报文序号Seq=558;确认号Ack=2246;”第四次挥手”客户端发出的ACK确认接收报文以[ACK]作为标志位;其中报文序号Seq=2446;确认号Ack=559。后一次“挥手”传输报文中的序号Seq值等于前一次"握手"传输报文中的确认号Ack值;后一次“挥手”传输报文中的确认号Ack值等于前一次"握手"传输报文中的序号Seq值;故这是连续的“四次挥手”过程,与前面的分析相符。常见面试题【问题1】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问题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问题3】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问题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2021年05月15日
341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